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佘松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访谈】佘松访谈 提纲

2015-09-15 16:31:08 来源:美术文献作者:陈晶
A-A+

  佘松:你好!

  我是美术文献编辑薛保华。请你结合访谈提纲谈一谈。也可以就你感兴趣的话题,另外增设一些问题再谈谈。

  回答可以宽泛一些,不必完完全全地对应我的提问;同时注意语气的转换,这样访谈感会更好一些,谢谢。

  祝愉快!

  薛:重彩、岩彩、水墨……你更倾向于如何界定你的作品?

  佘:其实你所列举的这几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模糊性,从文化背景上来说,水墨更易于代表本土意义的绘画方式,水墨自身由于几代人的努力应该已经具备了探索精神和更大的包容性,这是我个人的观点。过去我曾认为重彩的可塑性较强,因为它可以较好摆脱传统笔墨格式的束缚,其手段方式上的多样性也有利于我们更直接的表达,今天也还是这么认为,只是后来发现作为一个称谓,重彩被一些我不太喜欢的绘画挪用了,像丁绍光之类的,所以就不再愿多提了。岩彩,就目前来看,只能说她还是个新画种吧,因为,眼下我觉得从事者中还没有人找到理想的顺应本土思维方式的表达,这可能也是岩彩吸引我的地方。

  薛:你曾说你有水墨情结,在不使用墨色为主要创作媒材的情况下,你如何释放自己的水墨情结?是指一种水墨精神的追随吗,或者一种意境的营造?

  佘:我一直都有水墨情节,我是说,从小时候开始。小时候表现为一种山水情节,常梦入山水,行云里雾里,听江上渔歌。因为喜欢山水才考的美院。说到水墨精神,不敢当,我更注重一种意境上的营造,就像我刚才说的,水墨发展至今,已经不再是仅以水墨为媒材从事绘画者的专利了,因为,正是多媒材多语境的尝试、探索,共同促成了水墨话语意义的延展,甚至从传统的角度看,这个道理也是讲得通的。通过非水墨媒介的尝试,如岩彩的介入,麻布的使用,让我认识了材质的水墨化或者水墨的材质化,水墨也好,非水墨也好,在绘画中都只是作为一种介质存在,而中国传统文化偏偏为水墨注射了文人情趣内涵,令水墨具有某种魔幻色彩,在幻化色彩中,即使不用水墨发声,也还是荡漾出水墨特有的意蕴。我本人也向往这种文人情趣,不过我更在意此情趣的当代演绎,而且也期待多向度的呈现。

  薛:传统重彩画的双勾设色、传统水墨画中的水蕴墨章在你的作品中都被突破,你认为你的作品与传统中国画还存在怎样的关联?

  佘:与传统魂牵梦萦,笔笔皆有出处,当然是一种关联,而将传统置于一个相比照的位置,有所为有所不为,也是一种关联,况且,一种真正基于传统的再造,不可能不或多或少伤及她的。我不奢望吃上什么水墨大餐,我更喜欢自助餐,想吃什么自己拿,想吃多少吃多少,量力而行,而且自己吃自己的,干净。其实仔细辨别,你会发现,传统国画的所谓勾填设色、水墨渲淡,其间的界限也不是很明显的,所以从这一点来说,也没什么可突破的,不过是顺应一种自在的绘画状态而已。最近,我对宋元两代的绘画作了一番比较阅读,重新读取了两个时期遗留的经典价值,尤其是对元画的兴趣油然而生。过去对于元画,一直受到赵孟頫倡导的书法入画思想的影响,忽略了元画中所显露的造型语汇。绘画的书写性,作为一种观念进入绘画,在我看,是出于又一次历史的偶然,却几乎改变了传统绘画的走向。我认为我们在受用这些经典时,更应当正视并尊重这一偶然。我想,赵孟頫留给后人的决不只是书法入画,将偶然化为必然,也是对传统的一种伤害。

  薛:正如你画面的朦胧、迷离的丰富层次,作品给人的浮想也是连篇的隐约感受,感觉到相当多元的因素在重叠穿插,比如古典山水、时尚人物、水墨技法、日本岩彩和印象画派的色彩感觉……在同一画面并呈,这是基于怎样的想法?图式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佘:我一直从传统壁画上寻找图式来源,尤其敦煌壁画。我从这些古代壁画上读取很多意想不到的信息,比如画面人物的叠合,形象的模糊性表达,色彩因残破而具意象化,以及画面的空间结构,主体与背景的互错等等。从中,我体会到了构成画作的无限的可能,绘画就应该是一种自由自在的活动。你所指出的一些因素,也是我感兴趣的,我在寻求一种独立表达方法的前提下整合它们。

  薛:在你的画中,能够看到古典文人趣味与当代都市文明的冲突,在一个较为西化的教育环境中,并且在一个现代化的都市文明中,你如何看待水墨的精神气质?

  佘:这是一个我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我愿意面对的话题。很久以前,差不多还是读书年代,我便发觉自己是在用西式的模糊理念指导自己的国画修习,而且那时也的确流行一种线面结合式的造型语式,中国的线配西方的面,这种荒唐的拼盘尽也造就了好几代扎实的学徒。记得毕业后,我曾花了相当的精力,试图遗忘在学堂里所掌握的某些知识,但时至今日,依然难以祛除痕迹,而上海偏偏又是一个中西文化并存交融的大都市,不过我发现,这座城市似乎表现为线是线,面是面的格局,并存大于交融。置身其中,令我越发感受了将错就错的尴尬喜悦。也许,当代意义下的水墨精神就是以这般特有的气质面对特定的文化镜像吧。又或许,文化间的相互渗透融合,本不像我们想象中只是做一道沙拉那样容易,有一天,我们或许发现,你依旧是你,而我也还是我,那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过往经验,不过是一些幻觉。

  薛:一直到现在,你的创作都没有脱离学院背景,学院式教育在你的作品中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技法、观念等等)

  佘:前面曾提及,学院式教育对我的影响可谓是根深蒂固了,好坏一起接受。我觉得接受学院教育的最大好处,是养成一种严谨客观的治学态度,至今我仍喜欢自己身上的在学院熏陶下养成的书卷气,再就是,学院教育可以较好地防范狭隘性,她是一种系统而全面的教育。当然这一切也同时取决于个人。我的母校是一个善于吸纳新鲜思维的场所,这对我的艺术观念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包括我对水墨当代性的理解,以及我的个人创作取向等。湖北美院的国画教学一直注重对于传统与当代的双向有条件汲取,主张灵活性的教学思路,提倡批判的接受,这些都是令我从中受益的地方。

  薛:你的画面在当代艺术中是不多见的唯美、悦目,你认为这是否会影响到你作品的剖析当代文化的尖锐与深刻?或者你认为艺术它需要保持某种批判的张力吗?

  佘:尖锐与深刻一定要拒绝唯美吗,就好像我们对于某些水墨问题纠缠不清的时候,会以为水墨出了错一样,其实是水墨人自身的问题。当然,在时潮比衬下,选择唯美悦目的表达具有一定危险性,在今天看来,唯美已经不当代了,而且甚至很俗气。我想艺术的当代性不应该有专利和排他的特性,而应当是体现一定的灵变特点和融受力,但同时我也坚持作品中需要体现一种批判性,而我愿意选择一种柔软的方式来显示力量,唯美恐怕会以不同的形式在我的作品中贯穿下去。当代性还应该体现一种文化上的先进性以及不断进取的积极精神。

  薛:在你的经历中,安徽、湖北、上海都与你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哪一个阶段的影响更大一些?比如哪些人和事让你记忆深刻,或者对你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影响?

  佘:这三座城市对于我来说,似乎是因为我而被串联起来,她们把我延续至今的生命划为三个段落,如果说哪个段落影响更大,一时还说不清楚,毕竟这第三段仍在进行中。但至少可以这样说,促使我走上艺术创作之路的,当然是在武汉求学、生活的那段日子。我的艺术志向基本上是在那段时期形成并确定的。具体到人事,记忆深刻的就太多了,这里不便一一展开,但在我的湖北求学生涯里,有两位老师对我有着莫大的恩德,就是李峰老师和张导曦老师。另外,中国美院的张浩老师,对于我的水墨生涯起到了启蒙与点播的作用,我在内心里很感激他们。

  薛:你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印象是什么?在你的作品中,你关注上海的哪些特质?

  佘:我一般不会在作品的主旨中过多关注某个特定城市,但由于生活在上海,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这个城市的特质闯进来。上海这个城市给我的印象是,在华丽浪漫之中隐含着美丽的虚荣。我喜欢这样的美丽,但却和她保持一定的距离。

  薛:看到你的画就感到与你所处的这座城市(上海)的“前世今生”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你是如何看待的?

  佘:可能吧,其实,直到2005年,我的创作基本上是在完成武汉时段遗留的想法,大学毕业后一直到读完研究生,其间花去许多精力和时间应对人间必修之事,令一些想法滞留下来。没想到,在上海完成这些“遗愿”似乎感觉反而找对了地方。

  薛:你的作品,从《江南春》到《爱美丽》、《夜上海》以及近期的《猫戏》,是否是一种有关联的延续?

  佘:我曾不无反讽地评价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一种都市卧游主义,事实上,我一直在身体力行一种他者游戏,近几年的一系列创作活动,似乎总在寻找不同的话题,实践一种出于自觉自愿的现实体验,而其实,我好像从不曾有真正的意愿去触碰现实,直到《游山玩水》、《猫戏》这两组画的实施过程里,才清晰地看到这一点。也许,艺术的当代性意味着介入式的批判性,但我想,对于现实抱持一种回避的姿态,以他者身份小心谨慎的寻找一种软性的应对力量,未尝不是一种介入。画画的人,能够看见眼前的一切就足以为画了,尽管只是表面的这一切。

  薛:你的这种艺术风格会继续下去吗?你对你未来的艺术创作有什么预期?

  佘:可预见的将来,我还是要继续自己的卧游之道,继续与修正将是我反复持续、经常切换的动作。我想更多尝试不同材质生发水墨意蕴的效果,试着多给材质一些发言的机会,让自己更切实的回到绘画上来。

2009年8月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佘松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